html模版勇立潮頭 “海上寧波”還得有海洋人才


前兩天,著名財經評論員葉檀在網上發表瞭一則《副省級城市系列——停滯的青島尷尬的寧波》,頓時炸開瞭鍋。對她“尷尬的寧波”的評價,網民們紛紛用《空間更大、後勁更足——蓄勢待發看寧波》《寧波不配計劃單列市?被誤讀唱衰!寧波的尷尬與底氣》等文章迅速反駁,甚至用“山如碧浪翻江去,水似青天照眼明;勇立潮頭跨步走,海洋強國還看甬!”,強調寧波這個海洋大市的優勢所在與發展潛力。

寧波“以水為魂,倚港衍生”。確實,當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建設上升為國傢戰略後,地處海上絲綢之路與長江經濟帶“T”字形交匯處的寧波,適機而動,厚積薄發,迎來瞭新的發展契機。但是,葉檀和反駁她的網民們,都沒有提出清晰觀點——寧波如何向海洋要空間、要資源、要財富、要發展?如何結合寧波自身產業優勢搶占新一輪經濟和科技競爭的制高點?

放眼全球,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電子、信息等新技術產業,幾乎都與海洋產業相關。而海洋裝備制造、海洋清潔能源、海洋醫藥與生物技術、海洋化工、海水淡化、海洋信息服務、海水產品精深加工等領域,都位於國際技術創新的前沿。

作為一個海洋大市,寧波在呼喚海洋人才。

海洋大市緊缺海洋人才

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的藍圖勾勒後,對於寧波而言,更是確立起一個理念——寧波不僅僅局限在9816平方公裡的陸域上發展“陸上寧波”經濟,更要在9758平方公裡海域的uabank貸款專家|台中創業貸款|台中房屋貸款|台中企業貸款|台中汽車貸款廣闊空間中發展“海上寧波”經濟。

據寧波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人員調查統計,目前全市從事海洋科教人才總量已突破3000人,其中高級職稱人員超過800人,海洋科教人才初具規模。市海洋與漁業研究院、海洋開發研究院、寧波大學、浙江萬裡學院等單位的9傢海洋科研重點實驗室及工程技術中心,已逐漸形成集聚人才的機制。

但寧波與大連、青島、廈門、深圳等城市相比,涉海洋科教機構層次不高、龍頭偏少。統計數據顯示,大連、青島、廈門等擁有的國傢級海洋科教機構分別為5傢、18傢、8傢,而寧波僅有2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與1個國傢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

在領銜全國的海洋自然科學、海洋工程技術科學與海洋社會科學等方面研究中,中國海洋大學、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中國船舶工業集團、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所屬研究所等居於頂尖層次,但這些單位在寧波並無分支和共建機構。

從海洋學科特色與構成上來看,大連、青島、廈門以“全而精”領軍國內,這些城市擁有全部海洋自然科學、海洋工程技術科學、海洋社會科學的專業群與學科群,尤其是在一級博士學位點與碩士學位點的數量上遠遠超過寧波。目前,寧波海洋科教機構從業人員僅相當於青島中國海洋大學的70%、廈門大學的75%。而且,青島、廈門等城市在海洋學科領域擁有的院士、973首席專傢、長江學者等領軍人物遠超過寧波。

寧波的海洋科技機構與企業研發水平,不論在科研投入、人才隊伍、重點領域成果,還是新興海洋產業培育和科技服務業發展等方面,與大連、青島、深圳、廈門等城市比較,還存在比較大的差距。

海洋人才在寧波大有可為

長期研究海洋經濟的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研究三處處長農貴新認為,海洋專業人才在寧波大有可為,可依托海洋豐富資源,以港口經濟、海島經濟、海灣經濟、海灘經濟、海床經濟、海水經濟、海空經濟為支撐體系,向海洋‘聚寶盆’要資源、要財富、要發展,孕育出未來經濟的新增長極、區域競爭的制高點。

科技興海,使粗放式的海洋傳統漁業經濟模式成為過去,海洋經濟正向精深加工發展。農貴新說,海水中蘊藏著豐富的化學資源,每立方公裡海水中含有3500萬噸固體物質,元素周期表中的109種元素,海水裡含有80多種。如今,從海水中提取化學元素並加以利用為特征的海洋化工,成為海洋高技術產業的焦點。

而寧波在海洋化工領域可有較大突破。比如,延長海洋化工產業鏈條,向精、細、強的方靜電機推薦向轉變,在海水鉀、溴、鎂系列產品開發、海藻化工、海洋化工材料等領域,深度開發促其成果轉化。發展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投資密度和無污染排放的高端精細化工產品。

海洋生物產業作為一個海洋科學與生物技術交叉發展起來的全新研究領域,也是當前世界關註的新熱點。寧波超星海洋生物公司利用魚類內臟、魚頭等開發瞭深海魚油、DHA、深海魚氨基酸膠囊、深海魚鈣等系列保健品,其產品附加值成幾何級數增長。

讓人才實現科技興海夢想

盡管寧波“科技興海”還剛起步,但蘊含巨大商機,這本身就是打造“海上寧波”一條重要的路徑選擇。據悉,寧波大學已在整合海洋經濟有關專業。同時,通過整合寧波市海洋科研機構力量,以多種形式與中國水產科學院等國內外涉海科研機構、院校進行合作和共建。河海大學研究生院寧波校區、寧波大學梅山校區也在興建中。

靜電抽油煙機


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人士建議,引進海洋人才需要新舉措。爭取國傢重大海洋專項、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產業技術創新平臺和產業化項目落戶寧波。加大財政支持力度,推進涉海科教金融創新,通過財政參與出資設立海洋科教創投基金、風投基金等,引導更多社會資本進入海洋科教領域。

利用國傢與省市協同創新中心建設契機,推動我市現有涉海院所的聯動,加快海洋學科群、平臺群與國傢重點實驗室的建設,加大海洋科技投入、吸引全球智力資源。

制定海洋科教人才專項引才工程,圍繞海洋物流、海洋金融創新、海洋智能裝備、海洋新材料、海洋生物醫藥等重點領域引進一批能沖擊國際科技前沿、處於國內一流水平的創新型海洋領軍人才和學科帶頭人,形成一支引領和支撐寧波海洋經濟發展的人才大軍。

東南商報記者陳旭欽



本文來源:寧波網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20709F06DBD7E6DF
arrow
arrow

    dbe691s8y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